极目新闻评论员 屈旌星富优配
8月8日,国家税务总局上海市税务局第四稽查局发布通报:针对王某举报“刘某庆及相关企业涉税违法事项”依法核查后,未发现举报所反映的涉税问题。税务部门强调将持续加强税收监管,促进合规经营和诚信纳税。
刘晓庆(网络截图)
同日,刘晓庆通过微博发布声明,确认税务核查结果,表示“依法纳税是公民义务,愿继续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星富优配,并公开感谢社会各界关注。
2025年5月15日,深圳王某实名举报刘晓庆涉嫌通过其全资公司“上海弈熙文化传媒中心”偷税,涉及金额330万元星富优配,一时间引发舆论哗然,曾因偷税被羁押的刘晓庆,再次因税务问题被推上风口浪尖。一时间,网络上充满了对她的指责与质疑,一些不明真相的网友甚至笃定她坐实了偷税漏税的“罪名”。
如今,官方通报让真相大白,刘晓庆这次还真的是没问题,但是这一举报所造成的舆论影响,恐怕无法及时消散。涉税问题,于艺人而言,向来是高压线。刘晓庆曾因涉税问题受法律制裁,这段过往让她在面对类似举报时,声誉更易遭受重创,更容易陷入“有嘴说不清”的境地。
举报人王某在举报未被核实的情况下,将检举记录单发到网上,引发如此广泛的争议,其行为的不妥之处显而易见。公民当然有举报违法犯罪行为的权利,但这种权利应在合理合法的框架内行使。在税务部门尚未给出调查结果时,便将自己所认为的“事实”公之于众,煽动舆论,很可能对当事人造成无法挽回的伤害。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刘晓庆的个人形象和名誉,也扰乱了正常的网络传播秩序。
网络时代,信息传播如闪电般迅速。一条未经证实的举报信息,能在瞬间传遍网络每个角落,引发轩然大波。造谣者只需动动手指,就能让人陷入舆论漩涡,承受巨大压力。当真相浮出水面,造谣者却往往能全身而退,继续在网络世界逍遥。这种代价上的不对等,让谣言有了滋生的土壤,让造谣者更加肆无忌惮。长此以往,网络将会被虚假传言所充斥,公众对信息的信任度也会降至冰点。
据相关法律规定,为了鼓励民众积极举报偷税漏税问题,所以,即便举报缺乏直接证据,只要不是故意捏造事实或诬告陷害,举报人便无需承担法律责任。但是,在举报尚未核实之时,就在网络上大肆传播相关信息,就很可能构成恶意诬告、名誉侵权等违法行为。既然现在税务部门帮刘晓庆澄清了真相,那么网络监管的相关部门是不是也应该追究一下传播不实信息者的责任呢?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言论自由也有边界。税务问题是关乎国计民生的严肃议题,不能成为某些人攻击明星艺人、宣泄个人情绪的“武器”。如果有人利用民众对税务问题的关注,编造谣言,兴风作浪之后,仅仅因为一句“我只是举报”就轻易逃脱责任,那么很可能引发不良效仿。只要看谁不顺眼,就可以用“偷税漏税”的罪名来污蔑,如此一来,演艺圈乃至整个社会的舆论环境都将变得乌烟瘴气。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既不能放过任何一个违法犯罪者,也不该让无辜之人平白遭受诋毁。在鼓励公众积极监督的同时,也需对不实举报、恶意造谣的行为进行约束和惩处。只有这样,才能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星富优配,营造一个健康、有序的舆论空间。
倍顺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