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闹得挺大的事儿,一架从乌克兰飞来的专机在台北松山机场落地,这事儿发生在2025年8月4日早上。专机上下来的是乌克兰跨党派国会议员代表团,总共7个人,由议员米科拉·克尼亚日茨基带头,其他成员包括不同党派的议员,比如来自仆人党的、欧洲团结党的,还有其他几个党派的。这次访问直接打破了从1993年到现在32年的惯例,上次乌克兰议员来台还是那时候的事儿,现在突然来访,背景就是俄乌冲突拖了三年多,乌克兰那边急需国际支持,台湾这边也想借机拉近关系。代表团一下飞机,就被台方接走,先去了酒店安顿,然后就开始一系列活动。 这个代表团来台的目的挺明确的,他们在各种场合反复提到,乌克兰饱受俄罗斯入侵之苦,还特别点出中国大陆在背后支持俄罗斯,提供武器和技术援助啥的,让乌克兰前线吃亏不小。他们担心台湾未来也会面临类似威胁,所以呼吁台乌加强合作,包括经济投资、重建项目和人道援助。克尼亚日茨基在立法院发言时,就直说乌克兰感谢台湾提供的援助,到现在台湾已经给了好几批物资,包括发电机、医疗用品啥的,总价值上亿台币。台方外交部长林佳龙负责接待,他设宴欢迎代表团,席间谈了深化合作的打算,林佳龙表示台湾会继续提供援助,推动更多项目。代表团还去了总统府,会见了赖清德,赖清德强调台湾支持乌克兰抵抗入侵,希望战争早点结束,让乌克兰人民恢复正常生活。 背景得说说为啥这个时候来。俄乌冲突从2022年2月打到现在,乌克兰损失惨重,泽连斯基政府到处拉盟友。泽连斯基本人就在8月4日那天视察前线哈尔科夫地区,离俄罗斯边境就5公里,他在那儿公开指责说,乌军抓到证据,证明有中国、巴基斯坦、非洲一些国家的雇佣兵在帮俄罗斯打仗。他列举了几个国家,还说会应对这些事儿。中国外交部很快就回应了,发言人说这是毫无根据的指控,中国一贯提醒公民别卷入冲突,避免去战区,还重申中国不干涉他国内政的原则。耿爽以前也说过类似话,如果中国真想帮忙,战争局面早变了。这事儿让国际上议论纷纷,有人觉得泽连斯基是想拉更多西方援助,故意点名中国施压。 代表团在台停留几天,行程满满。他们参观了立法院,见了院长韩國瑜,韩國瑜说过去中国大陆施加压力,阻挠乌克兰在台设代表处,这次访问就是要改变这种不合理状态。代表团成员还去了科技园区,看了台湾的半导体产业,讨论怎么让台湾企业参与乌克兰战后重建,比如投资基础设施、能源项目啥的。他们反复强调,台乌要共同抵御威权扩张,意思就是针对中俄合作。台湾这边响应积极,赖清德在会见时说,台湾和乌克兰理念相近,都是面对强权压力,希望通过合作壮大民主阵营。代表团感谢台湾从冲突开始就提供的援助,到2025年8月,台湾已经捐了超过1亿美元的物资,还通过民间渠道募集更多。 这事儿得联系更大背景。特朗普2025年1月20日就职后,美国政策转向,他强调美国优先,想尽快结束俄乌冲突,把精力转到亚洲对付中国。特朗普上台没多久,就开始施压俄罗斯停火,普京那边态度硬,要求拿下乌克兰东部四个州作为条件。8月8日,特朗普在白宫宣布,将于8月15日在阿拉斯加会见普京,讨论结束战争的方案,包括可能的领土调整。这消息一出,泽连斯基马上回应,说乌克兰不会放弃土地,任何协议必须包括乌方参与。普京保持立场,说必须控制顿涅茨克、卢甘斯克、扎波罗热和赫尔松四个州。特朗普推动这个会晤,主要是想从欧洲脱身,专注亚太,他觉得乌克兰是包袱,还惦记着乌克兰的稀土矿产资源,能帮美国开发。
台湾这边,赖清德政府刚上台几个月,美国加关税,谈判没成果,赖清德过境美国也被拒,美军方和顾立雄的会面也取消了。这些让台独势力挺尴尬,他们接待乌克兰代表团,也算抱团取暖,拉美国注意。林佳龙在宴会上说东方财富配资,台湾会开展更多人道援助,参与乌克兰重建。代表团成员在采访中说,乌克兰现在最需要武器和资金,但国际援助在减少,尤其是美国可能变卦。泽连斯基指责中国雇佣兵,这事儿不是第一次,2024年他就说过类似话,中国每次都否认,说中国公民去俄罗斯主要是务工,不是参战。 事件后续,代表团8月8日左右结束访问,返回基辅,向泽连斯基报告。特朗普和普京的会晤成了焦点,阿拉斯加会场选在那儿,有象征意味,当年美国从俄罗斯买了阿拉斯加。会晤前,特朗普发帖说,美俄接近达成协议,普京回应说会讨论战略合作。欧洲国家担心特朗普让步太多,乌克兰吃亏。泽连斯基忙着外交游说,访问盟国求支持。普京视察部队,重申目标不变。赖清德继续推动对乌援助,同时处理台海事务。美国想从乌克兰脱身,很大原因是遏制中国,特朗普第二任期重点是贸易协议,和中国谈妥后,可能转向台海。 这个事件反映出地缘政治的复杂。乌克兰用访台施压中国,希望逼大陆真帮忙俄罗斯,但中国坚持中立,不打破不干涉原则。耿爽的回应潜台词是,中国如果真出手,乌克兰早撑不住了。乌克兰现在舆论战打得猛,但效果有限,西方疲劳了。特朗普上台后,俄乌走向停战,普京可能让步,但要领土。乌克兰必须想谈判策略,别总在中国身上做文章。台湾借此找颜面,但美国优先亚洲,台海还在布局中。整体看,这事儿像多米诺骨牌,一环扣一环,各方算盘不同。
事件影响深远。乌克兰访台加强了双边联系,但中国反对,称制造一中一台。外交部回应说,反对任何挑衅行为。中国乐见俄美接触,改善关系。特朗普会晤可能带来突破,但乌克兰担心被牺牲。泽连斯基继续抵抗,赖清德专注台湾安全。普京巩固控制,特朗普转战亚洲。各方结局,战争转向谈判,乌克兰准备让步,中国保持中立。 这事儿接地气地说,就是小国在大国博弈中求生存。乌克兰借访台拉票,台湾借机表态,美国想甩包袱,俄罗斯要地盘,中国稳坐钓鱼台。逻辑上,各方利益驱动,内涵是民主vs威权的老调,但现实是实力说话。别总想逼别人下场,真打起来谁都讨不了好。
倍顺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